当前位置:首页 > 人物 > 老兵风采

    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、退役军人周燕——

    让社区飞扬“雷锋之歌”

    ■相柯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李弘非

    3月9日,清晨。江苏省无锡市北大街街道南尖社区健身广场中央,8张长桌一字排开。

    这一天,是南尖社区每月一次的“便民服务日”。十几名志愿者紧锣密鼓布置工作台,准备为居民提供理发、配钥匙、义诊等服务。

    一张长桌前,几名志愿者围着南尖社区党委书记、退役军人周燕,等待分配任务。买菜、拿药、打扫……得知需要上门为几位年龄较大、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帮助,志愿者们分头行动。

    周燕整理的这些服务事项,都源于她平时的走访调研。作为一名基层社区干部,她时刻留意群众所需所盼,大伙遇到什么烦心事,也爱找她反映。

    扎根基层14年,周燕始终不改为人民服务的初心。正如她曾许下的承诺——

    “把岗位当‘哨位’,做群众身边的‘雷锋’。”

    “把所有工作做到居民心坎上,就是学雷锋”

    3月5日,第九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名单公布,周燕榜上有名。谈起立足岗位学雷锋的初衷,周燕说:“雷锋精神,照亮我的从军路。”

    2005年12月,周燕应征入伍,成为江苏省军区某部一名文艺战士。在部队,她和战友们以“弘扬雷锋精神”为主题,多次为官兵演出小品、合唱等节目。一次次倾情演绎,让雷锋精神在周燕心中扎下了根。抱着“要想在舞台上演好雷锋,先要在生活中做好雷锋”的想法,她积极参加部队组织的各类学雷锋活动,主动申请到偏远的海防部队参加慰问演出。

    2010年退役后,周燕回到家乡无锡,成为一名社区工作者。那时,这名有着5年军旅经历的老兵,在社区工作领域,是一名毫无经验的“新兵”。

    为尽快熟悉工作,周燕向有着10余年社区工作经验的退役军人荣国华请教。“坐在办公室里不成,干好这一行,先要迈开步子。”荣国华带着周燕一起入户走访,还为她绘制了一张标有军烈属、高龄老人等重点服务对象信息的社区地图。

    一次,两人走访一位高龄独居老人。见老人头发有些凌乱,荣国华从挎包中掏出剪刀、梳子,边帮老人理发边陪他聊家常。不久后,老人去世,临终前交代家人向荣国华致谢,感谢他多年来的陪伴和照顾。

    这件事让周燕深受触动。“如果你是一滴水,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?”回想《雷锋日记》中的句子,周燕第一次意识到,社区是一片学雷锋、做雷锋的热土,“把所有工作做到居民心坎上,就是学雷锋”。

    从那以后,每天一下班,周燕就带着荣国华手绘的地图,挨家挨户走访。两个月后,她不仅对重点服务对象的情况了然于心,谁家有急事难事,也被她记在心上。

    翻开周燕随身携带的一个笔记本,清秀的字迹铺满纸面。“每次走访,我都把居民反映的情况记在本子上。比如有的老人因不会使用网约车软件犯愁,有的家长工作忙没时间照顾孩子……这些事虽然琐碎,却都是居民当下的困难,总得有人帮着解决。”周燕说,好记性不如烂笔头,回到办公室,她对照笔记本将问题一一整理,对接有关部门,盯着问题解决。

    工作十几年,这样的“民情记事本”,周燕积累了厚厚一摞。从当年跟着老兵荣国华迈出开展社区工作的第一步,到如今练就为民服务的“铁脚板”,周燕一直秉持这样的信念——“铆在岗位上,做一颗不可或缺的‘螺丝钉’”。

    周燕(左)在“云”上接待室与群众互动。受访者供图

    “把居民反映的每件小事解决好,就是了不起的大事”

    “大家好,欢迎来到南尖社区‘云’上接待室……”熟悉的“开场白”响起,周燕化身“网络主播”,坐在镜头前与居民互动。居民纷纷进入直播间畅所欲言,周燕耐心倾听、参与讨论、认真记录。

    “社区工作‘千针万线’,为更好了解居民诉求,我们搭乘网络直播的‘快车’。”周燕说,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发现,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,利用传统的线下方式走访,有时难以及时了解居民需求。“网络直播不受时间、地点限制,居民进入直播间,只需动动手指就能表达诉求,工作效率大大提高。邻里之间相互讨论,也有利于增进感情。”周燕说。

    停车难、供水故障、楼道噪音……对于从直播间中了解到的问题,周燕分门别类整理汇总,针对性上门走访,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。随着一项项难题妥善解决,周燕精心打造的直播间,成为颇受南尖社区居民认可的“云端家园”。

    位于社区居委会的“锋小巢”驿站,是周燕为居民构筑的另一处“港湾”。走进“锋小巢”驿站,备有矿泉水、充电宝的柜子上方,有两行醒目的标语——“小阵地撬动大和谐”“微治理推动大文明”。

    “学习雷锋,处处可为。我们以雷锋之名打造‘锋小巢’,就是希望积小善为大善,当居民需要帮助时,能够搭把手、出份力。”说起“锋小巢”驿站提供的“微服务”,周燕举例介绍,“有老人到居委会办理业务,无需爬楼前往位于三楼的工作台,一楼的‘锋小巢’志愿者会主动提供代办服务。”

    采访中,居住在南尖社区的外卖女骑手小杨讲起一件暖心事。半个多月前,因天气寒冷,正处在生理期的小杨工作时感到身体不适,前往“锋小巢”驿站休息。见小杨面露难色,周燕主动上前询问情况。“我跟周书记说我没事,休息一会儿就能返岗,可她坚持帮我煮了一锅红糖姜茶,看着我喝下去。”小杨说。

    让小杨和许多女骑手更感温暖的,是今年“三八”国际劳动妇女节当天,“锋小巢”驿站新增了一个“巾帼服务角”,配有姜茶、红糖、暖宝宝等,供女性户外工作者免费取用。大家纷纷称赞:“真没想到,周书记把不起眼的小事记在心里,变成了驿站的服务项目。”

    “基层社区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,却事关家家户户的幸福。”在周燕看来,“群众无小事,拥有一双能发现问题的眼睛,把居民反映的每件小事解决好,就是了不起的大事。”

    周燕(左一)走访社区老人。受访者供图

    周燕在“家庭学校”给孩子们讲红色故事。受访者供图

    “把社区当家积极参与共建共治,就能成为雷锋那样的人”

    南尖社区活跃着1000多名志愿者,其中200多名是老兵。

    “为了将社区里的老兵组织起来,我们推出了‘老兵123’工作法。‘1’是为每位老兵建立专属档案,‘2’是建立社区为老兵服务、老兵为社区服务双向服务机制,‘3’是实施亮身份、亮承诺、亮行动‘三亮计划’。”周燕介绍,“为民服务是老兵的本色,只要把社区当家积极参与共建共治,就能成为雷锋那样的人。”

    提起去年夏天游览常熟市沙家浜芦苇荡风景区的经历,85岁老兵陆中奎满脸笑容。陆中奎儿女平时不在身边,周燕组织社区老兵志愿者与陆中奎这样的高龄老兵结成“帮扶对子”,开展上门探望、外出游览等活动。

    “老兵帮老兵,更容易拉近距离,帮扶效果明显。”周燕说。

    “把孩子交给老兵,我放心!”下午放学时间,租住在南尖社区的个体经营者杨贵燕将女儿从学校接回,送到社区里的“家庭学校”,便匆匆返回店中。

    南尖社区地处繁华地段,子女放学后的安全和教育问题,成为不少经营者的心头事。周燕将社区里时间宽裕的老兵志愿者组织起来,利用居委会的闲置房间打造“家庭学校”。孩子们每天放学后聚在一起,除了完成作业外,还常常听老兵们讲红色故事。节假日,他们还与老兵志愿者一起开展敬老爱老、关爱军烈属、垃圾分类等志愿服务活动。

    “看,站起来,你一个雷锋。我们跟上去,十个雷锋,百个雷锋……”正如著名诗人贺敬之写下的《雷锋之歌》那样,19年前周燕步入绿色军营时,在心里播下一颗学雷锋的“种子”。如今,那颗“种子”已长成枝繁叶茂的“大树”……

    制图:扈  硕


01016026000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