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人物 > 老兵风采

    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“清漂人”、退役军人周功虎守护长江18年——

    为了一江清水向东流

    ■解放军报记者  李  倩  中国军网记者  陈竹青  通讯员  宋晶晶

    清晨,位于长江三峡大坝西北的秭归港,笼罩在薄雾中。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三峡库区清漂队队长周功虎,启动一艘近20米长的清漂船,和队员们开始一天的工作。

    不一会儿,漂浮物堆积的目标点位出现在周功虎的视线中。他轻轻皱了皱眉,随即减速、停船,组织队员做好打捞准备。

    清漂船两侧甲板很窄,身材魁梧的周功虎小心翼翼站稳脚跟,抄起顶端由粗铁丝制成的大耙子,向水面一伸、一舀,再用力往船舱里一翻,便将树枝、树叶等一大团漂浮物“收入囊中”。

    类似的清漂动作,周功虎每次出船,总要重复几十次甚至上百次。每一耙子下去,捞起的漂浮物都不轻。风里来、浪里去,水上漂、船上捞,18年前决定走上这条路时,周功虎是一个人、一条船。如今他所在的这支清漂队,有几十条船、上百人。

    为啥选择这条路?周功虎给出答案:“为了一江清水向东流。”

    图①:周功虎在长江上清漂。图②:周功虎近影。受访者供图

    “军旅生活的‘苦’,是我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”

    “当年为啥去当兵?”

    记者一抛出这个问题,周功虎立刻笑起来:“在我们这代人心里,军装可是最帅气的。还是个孩子的时候,穿军装、当解放军就是我的理想。”

    1979年,周功虎高中毕业。他风风火火到兵役部门报名参军,却因不满18岁未能如愿。第二年,他再次应征,终于走进军营。

    在陆军某高炮部队,学历较高的周功虎被分到指挥连,成为一名标图员。周功虎还记得,自己担任标图员不久,正赶上上级选拔苗子参加无线电信号标图培训。

    为争取仅有的两个培训名额,连队不少老标图员摩拳擦掌,新兵周功虎也跃跃欲试。3个月时间里,他争分夺秒练习抄报、背诵密码,想方设法提高专业能力,最终在与老兵的同台竞技中脱颖而出。“用了不少笨办法,下了许多苦功夫。”周功虎回忆,“备战”的日子里,他常常利用熄灯后的时间,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背记。

    “军旅生活的‘苦’,是我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。”除了顽强的毅力、强健的体魄,部队这所“大学校”带给周功虎的财富,还有一颗火热的心。

    “连队每周都组织大家去附近村庄开展义务劳动。我们为村民挑水、劈柴、扫地,陪孤寡老人聊天,每一次去都其乐融融。”直到今天,战友们抢着干活的场景、洋溢在村民脸上的笑容,周功虎还历历在目。

    因为表现出色,周功虎在同年兵中第一个入党、第一个当班长,先后7次获得嘉奖。

    1985年,周功虎告别军营。回到家乡,周功虎当过民兵连长,在镇办企业上过班。2000年,随着企业改革,下岗待业、上有老下有小的周功虎主动寻找出路。

    当时,因兴建三峡工程,秭归县大规模移民,建筑市场需求旺盛。周功虎组建了一支施工队,承包小型土建工程,凭借敢闯敢拼、诚信经营,逐渐走上致富路。

    “母亲河哺育我长大,我有义务守护她”

    谁能想到,事业有成的周功虎,有一天会跳出舒适圈,走上一条让许多人听起来“不可思议”的路——“转行,到长江上干清漂”。

    周功虎说,创业过程中遇到烦心事时,他常到长江边走一走。看着滔滔江水,自幼在江边长大的周功虎觉得很舒坦,心中的烦恼似乎也随着江水流走。

    在周功虎儿时记忆里,长江水“捧起来就能喝”。然而,2003年三峡库区开始蓄水后,由于库区水体流速变慢,从上游顺流而来的树枝、垃圾等漂浮物逐渐在江面滞留、堆积,严重时甚至影响通航安全。成片的漂浮物盖住江面,周功虎的内心也被刺痛。再到江边散步时,他手中多了一条蛇皮口袋,遇到垃圾便捡拾起来。

    2006年,秭归县有关部门招募社会力量展开长江清漂工作的消息传来,周功虎动了心。尽管人人都觉得长江清漂“是件大好事”,可得知周功虎要放下红火的建筑生意去干“水上漂”,他的家人还是难以理解。

    周功虎耐心说服家人:“我知道清漂辛苦,收入靠政府补贴,比不上自己干建筑。可我当过兵,不怕吃苦,这些年做生意也有经济基础。我是‘长江娃’,母亲河哺育我长大,我有义务守护她。”

    说干就干。周功虎拿出积蓄,购买了一条清漂船。后来,他陆续召集当地10多位渔民,组成了秭归县三峡库区第一支清漂队。

    “老周工作时天不亮就出门,骑着摩托车巡江。明确漂浮物的位置和面积后,再调度船只组织清漂,工作量很大。”在宜昌市生态环境局秭归县分局工作多年的谭爱华,将周功虎的付出看在眼里,“每年8月长江汛期,是他最辛苦的时候。湿热的水汽蒸腾而上,太阳在头顶直晒,走在清漂船上,就像踩着‘铁板烧’……”

    持续的“上晒下蒸”,让周功虎的皮肤变得黝黑,得了个“周老黑”的外号。清漂队队员们印象最深的一幕,是“周老黑”站在甲板上擦一把汗水,咧开嘴笑着吆喝:“大伙儿加油!”

    清漂队队员们告诉记者,赶上寒冬腊月,清漂任务虽然不重,但也有危险。气温降至零下时,船体会结一层薄冰,站在狭窄的甲板上作业时很容易掉下去。“每到这时候,老周有活总是抢着干。遇到渔网将船底的螺旋桨缠住,他也总是第一个跳下水,把渔网割断。”队员们说。

    多年的水上作业,让周功虎的膝盖、脚踝都患上关节炎,冷水一激,疼得钻心。可他从未动过退缩的念头:“每一次清漂都像打仗,把每一场仗都打好,母亲河才能江畅水清。”

    “一江清水向东流,就是对我和队员最大的褒奖”

    清漂队队员们都把周功虎视作“主心骨”,可他们不知道,周功虎也有许多“难言之隐”。

    2020年11月的一天,受大风影响,大量漂浮物一夜之间堆积到秭归县徐家冲港湾。“在非汛期,这么多漂浮物是从没遇到过的。”照常早起巡江的周功虎,看到眼前的场景“傻了眼”。感到无从下手的周功虎一边向上级汇报,一边顶住压力想办法组织清漂。

    在相关部门统筹下,周功虎指挥34条船、130名清漂人员共同作业,连续奋战54天,终于将漂浮物全部清除。队员们兴奋地商量要庆祝这场“攻坚战”的胜利,队长周功虎却提出请假。

    大家这才知道,周功虎的母亲因突发脑出血,已经入院治疗一月有余。那些日子,周功虎白天和大家一起清漂,晚上到医院陪床,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。

    “在部队当班长,我能带好一个班。作为清漂队队长,我同样要带好一班人。”周功虎说,他带好队伍的秘诀之一,就是要给大家当表率,“个人有时需要为集体作出些牺牲”。

    “老周把自己当成标杆,把我们放在心上。”周功虎的老战友、跟随他清漂10余年的老兵望开平告诉记者,组织清漂时,周功虎总是把大家的安全放在第一位。“老周外表看起来有些粗犷,其实特别细心。队员们大都水性很好,他还是定下上船必须穿救生衣的‘硬规矩’。除此之外,夏天他会为大家准备防暑用品,冬天从家里熬好姜汤带到船上。”望开平说。

    在“共抓大保护、不搞大开发”的理念指引下,这些年周功虎先后带动100多人加入清漂队。清漂队目前除政府提供的2条自动化清漂船外,其余35条船均是私人船只。“越来越多的人想为长江生态保护出把力。”周功虎说。他还将队里的20余名退役军人组织起来,成立了一支退役军人生态环保志愿服务队,为守护长江贡献更多力量。

    累计清漂1.6万余船次,打捞漂浮物28万余立方米……18年来,周功虎带领队员交出一张张成色十足的“成绩单”,他也先后荣获“湖北省环境保护政府奖”“宜昌好人”和“宜昌生态环境保护奖”等多项荣誉。

    追着星辰出发,伴着余晖返航。春江水暖,波光粼粼的江面上,几只野鸭正追逐嬉戏。看着眼前的美景,周功虎有些疲惫的脸上露出微笑:“这几年,长江上的漂浮物大多是树枝树叶,垃圾明显减少。能够见证一江清水向东流,就是对我和队员最大的褒奖……”

    制图:扈  硕


01016026000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