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军事 > 文职

编者按

我们这支英雄的人民军队,血液里流淌着大无畏的英雄气概,无论面临多大的困难与风险,总是毫不畏惧、毫不退缩,英勇顽强、一往无前。作为军队的一员,文职人员虽然主要编配在军民通用、非直接参与作战,且专业性、保障性、稳定性较强的岗位,但有的专业方向和研究领域同样带有一定的危险性。同时,文职人员要参加军事训练和非战争军事行动,承担相应的作战支援保障任务,几乎时时刻刻都面临血性、胆量、魄力的考验。本期,我们走近两名文职人员,看他们如何不断培塑增强勇气和血性,在一次次应对风险挑战中获得成长。

edd5c26d0385a2d093854c251ba36f31.jpg

军事科学院某研究院文职人员张敏工作照。赵  聪摄

防化科研领域:

躬身力行铸“坚盾”

■董向远 翟佳羽

“模拟剂准备。”3月上旬,军事科学院某研究院实验现场,助理研究员、文职人员张敏正与团队战友一起检测荧光波长。为使个人防护装备带有自主感知环境威胁等功能,他们从可穿戴技术出发,根据个人防护装备上智能设备的特点,反复研制、测试、改进,有效提升灵敏度、缩短响应时间。

防化科研工作存在一定的危险系数,谈及将此作为研究方向的初衷,张敏讲起了十几年前的亲身经历——2008年汶川大地震,张敏的家乡绵阳是灾区之一。人民子弟兵神兵天降,为生命孤岛打开了救援通道。

当时,震后又逢阴雨连绵,震区水源受到污染,防化部队紧急出动。由于熟悉地形,张敏作为救灾志愿者为官兵带路。断壁残垣间,全副武装的防化战士昼夜奋战。那一幕,让张敏深受感动,对防化兵心生向往与敬意。高考时,他虽未能如愿进入军校,但决定选择报考相关专业,在防化领域深耕。毕业后,他终于成功考取军队文职人员。

开展防化科研,就像在刀尖上与风险共舞。入职不久,张敏就迎来一次考验——转移营区化学试剂存储仓库。当时,仓库存储着近百瓶不同类别的化学试剂,有些试剂毒性较强。室领导考虑到危险因素,不打算让新同志担负任务,张敏多次主动请缨才得到批准。此后,领导和战友多次结合模拟演示,为他强调注意事项和操作细节。

执行任务当天,张敏穿戴好防护装备,按照要点仔细清点、取材、放置、密封,将全部试剂安全入箱,顺利完成转运。

科研之路没有捷径,唯有苦干实干。在办公室做设计,在资料室查文献,在实验室开展测试评价……这些年,张敏扑下身子,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。为提升隔绝式防护装备的生理舒适性,他和同事展开艰苦攻关。每调整一次研究方案,张敏与几名同事都会先亲身体验装备性能。有一次实验,张敏穿戴防护装备,心率达到每分钟180次,核心体温最高升到40摄氏度。实验完毕,他脱水1.4公斤。

圆满完成上级赋予的多项重要试验任务,多次参与实验评估和外场试验,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和军队项目,发表论文10余篇,获评“最美军科人”……尽管荣誉加身,但张敏不满足于就此止步,他感到,预判未来战场需求、准确把握科研方向,是军事科研人的重要能力之一。“要针对未来战争信息化、智能化特点,致力于战略防化、实战防化、数智防化、体系防化建设。”一次业务交流会上,一名研究员的观点给了张敏很大启发。

去年,张敏参与某项目攻关时,大胆跳出固有思维进行创新,最终,该项目经过多轮角逐,成功入选某青年人才托举工程。

b25d93ca6b91175eba4bb4be434748ad.jpg

陆军某试验训练区文职人员付仲豪工作照。陈  波摄

弹药试验领域:

胆大心细淬“剑锋”

■刘建元 苏定康

前不久,某试验场紧锣密鼓展开某型装备试验。

试验起步阶段比较顺利,作为负责人的陆军某试验训练区文职人员付仲豪刚想松口气,就遭遇了险情:一发弹药多次击发底火,仍未成功发射。“为了收集重要数据,必须把弹退出来!”此时,这门火炮无异于一个随时可能喷发的火山口。能不能安全把弹药退出来,谁都不敢打包票。

试验场的天说变就变,天空突然飘起了雪花。付仲豪和射手高效协同,小心翼翼进行退弹作业。旁边不远处,救护车和医护人员随时待命。

尽管身处低温环境,但短短几分钟,付仲豪就出了汗。直到弹药安全退出,被销毁作业手转移到安全位置组织销毁,他悬着的心才算放了下来。

“做弹药试验工作,就像在火山口上走钢丝,需要经常面对新研武器装备的不确定因素。”事后复盘时,付仲豪感慨,“要降服弹药的‘暴脾气’,必须严谨细致、严守程序。”

弹药跌落试验、弹药运输试验、弹药静爆试验……这些工作可谓步步惊心,每一个步骤、每一次动作,都必须严格按规定执行;弹药试前准备步骤、点火通路检测时间、改装引信传火序列……每一个要点、每一处细节,都容不得半点疏忽。入职以来,付仲豪从熟悉弹药参数、试验机理、任务流程,到专门研究不同环境和不同类别装备的试验特情,经验不断丰富、能力不断增长。如今,他把目光投向了技术更复杂、环境更恶劣的外场试验。

深夜,火车在戈壁高原上奔驰,原野黑漆漆一片。伴着熟悉的车轮转动声,付仲豪陷入思考——这次,他要以某型试验弹药落区毁伤评估负责人的身份,精准评估毁伤效能。

到达试验区域,恶劣的气候环境先给付仲豪来了个下马威。团队架设设备器材时,远处天空突然暗了下来。“是沙尘暴!”同行的战友赵拓提醒。

一片遮天的沙尘在空旷的戈壁上翻滚逼近,不一会儿就到了眼前,压迫感扑面而来……等风沙渐渐小下来,大家已是灰头土脸。

“虽然看不见风,但能看见沙尘暴的轨迹,可否利用仿真技术,让弹药的侵彻、毁伤轨迹肉眼可见?”受到启发的付仲豪尝试运用某工具进行弹药威力数据分析,利用试验数据建立仿真模型,研究弹药战斗部的终点效应。如此一来,弹药发生作用后的每一毫秒都能直观展现,不仅节约了时间成本和试验经费,让毁伤评估更加精准,还为作战部队弹药运用提供了有益借鉴。

近段时间,付仲豪正对自主编制的相关评估工具和模型算法进行优化。“吃过与困难和危险较量的苦头,才能尝到为战服务的甜头。”他说。

本版制图:黄美源


01016026000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